作者:跳梁小丑
导弹是现在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打击力量,尤其是远程战略导弹更是有着重要的威胁作用。但是导弹的制造和发射可是一个技术活,一个导弹的成功发射背后凝结的是无数工人和战士的努力。在一个导弹中最为重要的部位就是能够对敌人造成致命伤害的弹头,但是最基础的部分却是火箭发动机,这里是导弹的动力系统,如果这个地方没有做好,导弹根本就升不到天上去,对敌人的打击更是无从谈起。固体火箭发动机便是导弹的动力之源。
固体火箭的燃料不是填充式的,而是通过浇筑的方式将燃料固化在模具当中。固体燃料导弹的优点诸多,例如储存时间长,反应速度快,发动机的结构也比较简单可靠。但是在固体燃料导弹制造的工程中有一个部分是最复杂也是最危险的部分——火箭推进剂的整形。其实火箭推进剂的制造还是比较简单的,上文已经提到将其浇筑在模具之中就可以了,但是问题在于,直接浇筑之后还需要其他的工艺,难就难在了这最后的一步。
在火箭推进剂的浇筑过程中通常都会过量浇筑,因为一旦一次浇筑不成功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但是过量浇筑带来的问题就是必须要将那些多余的部分去掉。在这个过程中要求非常严苛,必须精确到0.5毫米之内,并且还极具危险性,毕竟那是在火药的表面上做整形,用的还是金属的工具,例如锉刀等,如果出现火星就直接把一整块火药引爆了。火药整形在把固体燃料浇筑时产生的多余部分除掉的同时还要平整表面,在火箭推进剂上不能有大的颗粒,并且下刀的时候还要把握力道,力度太小不能够达到目的,如果力度太大的话整块燃料又直接报废,更为严重的还会引起爆炸,有性命之忧。
因为这个工作的性质,很多人将其称为火药整形师,不过这个听起来名字十分高大上的工作干起来却十分不高大上。除了面临生命危险之外,它还是一个十分劳累的工作,远没有美容师那么体面。这些大国工匠们十分不起眼,穿着最普通的深色工作服,经常需要在车间里干很长时间,为了减小误差,工匠们经常需要摆出十分难受的姿势和刁钻的角度,因此也得了一身的职业病。
在火箭推进剂上做整形的时候很少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要靠着工人的工作经验来完成。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很多国家在这项工艺上进行了实现自动化的努力,但是最后却得出一个结论,因为工作的复杂性,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很难实现用机器取代人工,即便是美国目前在这项工艺上面也是采用人工的方式。
我国的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厂的高级技师徐立平堪称这个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上文已经提到在进行火药整形的时候最大的误差不能够超过0.5毫米,但是这位大国工匠却能够将误差严格控制在0.2毫米之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工作以来至今已经坚守在岗位上三十多个年头,一开始的时候徐立平苦练技术,经常夜以继日的进行练习,多年艰苦工作和火药本身带有的毒性,导致徐立平的身体并不是很好,头发也已经脱落了很多。
但是徐立平对于此却一直无怨无悔,乐此不疲的工作,他不但自己掌握了一手高超的技艺,还培养了一批能够从事该行业的徒弟。他本人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动化,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安心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