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做个心理测试吧,看看你是否有职场拖延症:
1、从工作清单中挑最不重要的事情做;越重要的工作越拖延得久;越临近deadline,越想做其它事。(是or否)
2、每次开工都要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两点半,却迟迟无法动手。(是or否)
3、在决定静下心来做最重要的事时,还要先跑去冲杯咖啡,总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时机”去做重要的工作。(是or否)
4、不容许别人占用或浪费自己的时间,而自己却不珍惜时间。(是or否)
5、本来在着手一项工作,一有什么欲望和想法,就抛下手中工作去干下一件。(是or否)
如果上面的问题,有3道以上选择了“是”,那么你有职场拖延症。
二、你了解拖延症吗?
据了解,职场拖延症的成因大概有以下几点:1.完美主义:他们自我要求高,认为工作结果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害怕工作不到位而被认为平庸,因此希望计划得尽善尽美。2.缺乏自信: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完成任务,产生逃避心理。3.职业倦怠:对工作或分配工作的领导心生厌倦,没有动力,便开始拖延。
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吗?心理学上,拖延症被认为是一种自我调控的失败,及个体在明知无意义的延时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不利影响时,仍然自掘坟墓般地自愿延迟预订任务。
拖延症的核心就是『逃避你讨厌的任务』。你所讨厌的任务可能是困难的、无趣的、令人沮丧的,或令你害怕失败的一切事情。相反的,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对我们而言是有原动力的。而做这种事情,就不太需要自控能力。拖延症是一种自愿的行为,但是当逃避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这种习惯就是无意识的行为。拖延症应被视作为一种情感焦点处理机制。当人们拖延是用逃避来转移自己的情感焦点,使自己在短期内舒服一点。因此,当我们习惯性地以逃避来对与负面情绪相关工作时,感觉上就像是身不由己。
三、形成原因:
1、随着时间推移,经历越多,我们必然遇到很多不顺、或遭受很多挫折,这些经历都有可能对脆弱的“自我”造成伤害,但是我们却很少能意识到。恐高症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2、越积越多的伤害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本能--从负面看待外面的客观世界,由此引发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
3、负面情绪共鸣和恶性循环的作用,我们很容易在年纪大的时候越来越抑郁或焦虑,或偏激,不客观。
4、大脑情绪中心让我们越来越敏感。(可参考前期文章有关大脑杏仁核的介绍)
四、拖延症的核心问题是起始于判断,然后是逃避与回避导致进入恶性循环,通过正念学习教你如何改变:
1、不做判断,避免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特征的认识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当对某人的印象不好时,就觉得什么都不顺眼,他就会被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被认为具有所有的怀品质。反之,当认为某人很好时,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所笼罩,被赋予其他的好品质,尽管他本身并不具备。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概全的认知偏见。
2、利用正念找到症结,跳出恶性循环,不再有回避和逃避。可以把问题做以下处理。分类:生活中肯定会有一些突发性和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花时间做最重要的,而不是最紧急的。分解: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
3、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会用适合自己当时情绪的方式评判周围的事物,把情绪思维理所当然并继续保持下去。在很多情况下,这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解决眼前的问题或者摆脱险境。但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察觉不到自己失态,让我们忽略或者轻视本来可以接受的,与这种情绪不相符的新信息。情绪令我们集中精力并指引我们的行为,但也会降低我们应有的处理外界新信息和利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和念头,及时避免影响我们的生活。
4、提高专注力。选择最想做并且自信能在短时间内做好的事情来做,通过兴趣建立成就感,通过成就感拜托拖延。关掉QQ,关掉音乐,关掉电视……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专注地去做事情。
总结:正念首先要求我们不要做判断,然后在这个恶性循环的任何一个阶段,只要正念,就会跳出这个恶性循环,不再有回避和逃避,进而解决了由逃避引发的焦虑感,这就是正念解决拖延症的机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