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高温天气不断。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6月起,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约0.4℃,达到年以来最高。在我国,多个城市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
持续高温带来的健康问题,
不容忽视。
天气这么热,
上班中暑了怎么办?
你是否也有相同的疑问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如果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发生中暑,算不算工伤?
年,国家安监总局、人社部等部门联合下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其中的第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我国《职业病目录》将物理因素所致中暑列入职业病范畴。这是一种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劳动者因体内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因此
职业性中暑
是可以认定为工伤的
2.什么样的中暑才是职业性中暑呢?
由前面可知,只有被诊断为职业病中的中暑从业者才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不是所有的中暑都能认定为工伤。
这类从业者一般长期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有高温接触史,如钢铁工人、建筑工人和环卫工人等。
3.怎么样才算高温作业呢?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常见的高温作业人员包括:夏季露天作业的港口、码头货物搬运的物流业从业人员,建筑业户外作业人员,室外线路安装的电力行业从业人员;存在生产性热源的高温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使用烘箱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人员,电池制造业中的熔铸岗位人员,塑料制品业中的注塑成型岗位人员,食品制造业中的油料烘榨、食盐干燥、糕点烘烤人员,饮料制造业中的原料蒸煮、酒精糖化岗位人员,烟草加工业中的烟叶干燥、烟丝烘干岗位人员以及蒸汽供应行业的锅炉房人员。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
(1)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度以上的,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2)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5度以上,40度以下的,应按规定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
(3)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4)依照有关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
提醒大家!
1.认定工伤,必须是职业性中暑。劳动者一旦在高温作业时中暑,在送诊的同时,一定要经过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诊断,确认为“职业性中暑”后,就能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2.高温作业时,劳动者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可能处于中暑先兆的状态,此时应果断中止高温作业,及时就医。除了注意及时避暑,劳动者最好摄入一定低浓度含盐的清凉饮料。
3.用人单位应按照法规要求,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减少或避免职工中暑的发生。
原标题:《热?热?热?!中暑算工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