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你顺利进入一家大公司,为了证明自己每天努力工作。几年下来,你有些失眠和精神衰弱;偶尔你会感到大脑一片空白,难以集中注意力;无论怎么加班,每个季度好像也只能勉强完成KPI;你在家待的时间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没有时间跟朋友碰面……
事实上,这是很多职场人士的通病。中国职场焦虑调查报告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群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会感到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大部分企业的普通员工中64.57%的人会产生职业枯竭感。
我们到底是怎么让工作掏空自己的?虽然大多数研究都表明,职业枯竭归根结底来自最单纯的疲惫,但造成倦怠的原因还有太多:比如并不热爱的工作,自我评价低、事事力臻完美的性格,以及工作与生活渐渐模糊的界线......
如果“被掏空”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事实,那么被工作占据生活的你,应该如何拯救自己?以下,Enjoy:
01
身体被工作“掏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职业枯竭症是指工作量过大、工作时间过长所导致的精力耗竭、消极情绪增多的状态——包括生理、认知、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多种疲惫。
如果拿不准自己是否处于职业枯竭之中,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个小测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YES或NO)
1.你是否情绪变化无常,并经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担心。
2.你总感觉自己的精力透支,经常有即将“坍塌”之感,失眠现象严重。
3.你的记忆力糟糕、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4.脾气暴躁,为一点小事动怒。
5.经常加班,每天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
6.经常胃痛、头痛、背痛,感觉全身乏力。
7.一想到上班心情就低落,总是盼着假期快点到来。
8.和同事关系紧张,想到见上司就发憷。
9.户外活动明显减少,对家务活也提不起精神,过分贪睡,饮食不规律。
10.自我评价降低,经常有失败感和无能为力感。
如果在你的回答中,YES已经超过了半数,那么你很有可能正在遭遇“职业枯竭症”。
02
我们是怎么让工作掏空自己的?
职业枯竭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开始于身体上的疲惫,进而导致工作表现下降,自我评价降低,并且再度陷入疲惫的恶性循环,越忙越乱,越乱越忙。
?你正在为并不喜欢的事业消耗自己
《环境科学》杂志认为,职业枯竭症归根结底是因为你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一旦职业选择不协调,工作上的每一个方向都会变得荆棘密布,难以控制。
事实上,影响职业选择的动机不外乎内部动机(内心的原始渴望)和外部动机(家庭、社会、现实层面的压力)两种。如果这两种动机相互契合,协调运作,我们会在职业中获得由衷的成就感。但这种状况在职场中十分罕见。
根据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数据,全球只有13%的人从事着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对更大多数的职场人士来说,职业选择的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并不吻合。同样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3%的人认为自己不适合所从事的工作。随之产生的自我认知失调也会导致身心俱疲。
?虽然你也不讨厌你的工作,但是...
职业枯竭通常始于单纯的疲惫,比如:加班太多。
英国《卫报》曾发布过一篇名为《中国人工作有多努力?》的调查文章,研究发现中国劳动者年均工作至小时。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其实是一个回报递减的过程。处于疲惫状态下的职员难以集中注意力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这时再让你去面临KPI和OKR制度,不但不会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反而会造成身心的二次伤害。
除此之外,如果企业缺乏合理的沟通和奖励机制,职业枯竭感会随之加深。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你觉得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可你的老板仍然认为你不够努力”的想法掏空的。
?也许,有的人天生就更容易感到枯竭
工作机制虽然是引发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真正的麻烦却根源于一个人的内生性格。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把人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两类。A型人格者具备更强的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而B型人格者则属较松散、与世无争,对任何事皆处之泰然。研究表明,虽然A型人格的人往往更容易成为脱颖而出成为领袖,但由于自我评价低,凡事追求完美主义,A型人格的人比B型人格的人更容易感到焦虑,因此也更容易遭遇职业枯竭。
?其实,你早就分不清工作和生活了
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脱离工作。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使绝大多数的职场人士即便不在公司,也会处于“精神在线”的状态。相信你也一定有过周末回客户邮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