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练习册怎么做才不算浪费

如果你喜欢本文,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和聊天群。

未经允许,请勿私自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学前练习册令人眼花缭乱,做家长的先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帮孩子选合适的练习册,接下来还要花着时间,耗着耐心,忍着烦心陪孩子“刷”练习册。

经常看到家长在陪孩子做练习册时,被孩子的“智商”气得发疯,严重怀疑孩子的基因来自何方,也有家长在朋友圈分享孩子刷了几尺厚的练习册,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不过,我今天想跟大家探讨的不是刷多刷少的问题,也不是刷什么练习册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练习册。(我个人更喜欢用做,显得在对待练习册这件事上,我们很认真)

学龄前练习册我们接触了不少,大致分为认知类,思维类,拓展提升类,专项练习类等。纵观学龄前的各类练习册,无不是从认知开始,逐渐过渡到思维拓展提升,我们家长在陪孩子做练习册时,如果仅仅是按部就班的让孩子做完练习册上的题,没有“深谋远虑”,没有“举一反三”,没有“画龙点睛”,那么,同样一本练习册,你的孩子可能吸收到“精华”就会少一些。

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在做练习册时会用到的一些方法,是我自己总结归纳、孩子颇为受益的做题方法。

第一步:深谋远虑

这一点,是家长给孩子精准定位和定量的。

定位:前提是家长对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给孩子精准定位,才能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练习册。

如果家长对孩子能力判断不准确,那么后面做题环节,要么是浪费时间,要么是无尽的折磨。

定量:这也是建立在家长对自己孩子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准确预估的。换句话说,你的孩子每天、每周能做多少页练习册,能有多少时间做练习册,既取决于家长给孩子定的计划,也取决于你孩子的做题速度。

所以定量问题上,建议家长自己纵向对比,不要盲目横向参考。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不愿意分享我们每天的计划落实时间表的原因。因为孩子之间的差异性太大,所以我的计划表对你的指导性帮助可能并不大,还有可能因为参考了我的时间表而影响了自己的准确判断。

那深谋远虑方面,我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

阶段性目标是指家长根据孩子现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孩子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制定的适合该年龄段的目标,也可以是孩子当前比较薄弱的环节。

下图是我制定的一个小目标,详细的罗列了阶段性目标的提升点、计划、完成情况等。

有了这个表,你会发现你要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达成目标,这些让你本来一筹莫展的事,都变得具体、可量化、可实施。

第二,如何检验目标的落地情况。

没有检验落地情况的项目不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所以为了不让项目成为空头支票,很有必要做项目的检验。

所以我们做每本练习册时,我都会让孩子在练习册的扉页写上第一天做题的日期,待全部做完后,再补充做完的日期。这样,每本练习册的做题时长就一目了然了。(这恐怕是以前的职业病,规范录入数据,便于后期分析)

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我根据时长来分析孩子对这本练习册的掌握情况,从而制定后续的阶段性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孩子展示她做题的效率,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升成就感,提高做题的兴趣。

当然了,时间并不能作为检验目标落地的唯一手段,所以一本练习册做完后,我还会做这样的梳理(本来是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的,风格比较任性,但为了给大家展示,特意敲了一些在word上)。

有了这样的梳理,下一阶段需要做什么,就比较清楚了。这样,也能帮助更好的制定下一步计划。

二,举一反三

根据字面意思,大家就能猜到,所谓的举一反三只指在做题过程中,家长培养孩子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

可话虽轻巧,但具体怎么做,又让很多家长犯了难。泛泛而谈吧,担心孩子不重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往深了挖吧,又担心对孩子而言太难了,孩子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厌倦做练习册。

这个度,怎么把握呢?在挖浅挖深这件事上,我一直坚持的判断的标准是:家长能不能用孩子听懂的语言或者孩子听得懂的方法把知识点、理论描述清楚。听得懂,说明在孩子认知范围内,孩子可以理解接受,听不懂,说明孩子认知不够,不足以消化,那就等孩子长大一点吧。

看似简单粗暴了些,但细细想来,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任你口灿莲花,孩子就是听不懂,不能给你正确的回应,那么就不要怀疑孩子的智商了,说明孩子真的不懂。孩子听不懂,你若还急于求成,急于让孩子输出,这不是就为难孩子,为难自己嘛。

当然了,这里用听得懂的语言和孩子听得懂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做练习册时举一反三的关键。

以这道题为例,读完题,孩子可能会有点不理解,也许会掰着手指,心里默默的计算。家长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思考,并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答案,也不必急于告诉孩子答案是对还是错。

可以引导孩子画出这样一个表格,让孩子根据题目将表格补充完整,从而判断之前她的答案是否正确。

填完表格后,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总结这道题的规律,并让孩子多尝试一些数字,来判断和验证规律的准确性。

除了同样类型的“反三”外,还可以将这样的规律拓展到其他方面,比如书的页码。让孩子观察书的页码排列规律,从而判断某两个数字会不会在同时出现在一页书的左右两页。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只要家长在陪孩子做练习册时稍微花点心思,都可以做到,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一种举一反三就是对同类型题的规律总结,这样的总结可以帮助孩子更高效,更迅速的做出判断,提高做练习册的效率。

上述两道题,都是考察孩子的分类能力的,看起来没有规律的物品,怎么才能快速的进行分类的,有没有规律可以检测呢?

我们通过口述分类规则,从而引导孩子归纳分类的方法,我们当时也总结了一些分类的方法:

首先可以从外形(包含大小,颜色,形状等)分类;

其次可以从属性(动物、植物、食品,生活用品等)分类;

第三可以从特性(有用,有害,食草,食肉等)分类。

当然了,分类可以有无数种可能性,我们只将常见的可能性做了梳理归纳,这样让孩子在面对分类问题时,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思路,而不是一锅粥。

最后,这道题,考考大家,你们觉得用哪种方法才能让孩子秒懂呢?还能举一反三哪些知识点呢?

三,画龙点睛

这里的画龙点睛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针对家长的,一层是针对孩子的。

对家长而言,学龄前的练习册虽说都不难,但如果没有提前做功课,可能有些知识点会一时想不起来,而错过了“画龙点睛”的最佳时刻。

以这道题为例,关于测量的一道题,孩子可能马上就能找出错误的测量方法。那么,测量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家长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总结归纳。(碰巧,拍的这套练习题刚好也有提示)

我们都知道,只有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后的答案,才会印象深刻,记得更牢固。所以,在“画龙点睛”这个过程中,也尽量让孩子自己总结,家长帮助孩子规范用词就好。

这道题可以引导孩子通过错误的示范,反推正确的规则,并且孩子总结一点,家长就记录一点,这样孩子在总结的过程中也会较为谨慎和认真。

总结完毕后,家长还可以做一些错误示范的举一反三,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自己的梳理的规则。

对孩子而言的“画龙点睛”,则是给她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每做完一本练习册,我都会让孩子自己挑选她认为做的非常好的几页,并说明原因。

这样做,既能肯定孩子做练习册时的态度,也能让她主动思考自己在哪几页做的好,为什么能做好。

孩子所有的总结,我都会一一备注记录,并贴上贴纸,给她荣耀,也给她动力,鼓励她下一本练习册做的更好。

有时候,孩子忍不住想表扬自己,觉得自己有几页做的无可挑剔,我也会让她自己把“评语”写在旁边,激励她更好的前行。

不知不觉,写了近字,我想关于做练习册的心得体会可能不止这些。

我也是从新手妈妈逐渐熬过来的,很多经验和教训也在陪孩子发成长中慢慢摸索和汲取。

我分享的,一定是经过我们验证的经验教训,也许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我相信,总有一些经验值得你去验证,总有一些教训可以帮你避开育儿的“坑”。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唯有经历,方知深浅!

愿我的分享与你有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epagri.com/wlzhz/19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