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国第20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为进一步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现开展职业健康科普活动,旨在努力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防护:
噪声危害
一、噪声是什么?
噪声是生活或工作环境中使人不舒服,厌烦以致难以忍受的声音。
二、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50dB(A)以上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
70dB(A)以上干扰交谈,妨碍听清信号,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意外;
90dB(A)以上,长期接触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聋,甚至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力下降,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
如连续接触高噪声,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了语言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三、噪声危害导致的临床表现
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
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
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正好下降;
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四、治疗和预防
对噪声性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早期进行听力保护,在噪声环境工作时佩戴合适型号的耳塞、耳罩,加强预防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粉尘危害
一、容易产生粉尘危害的作业
煤矿和矿山开采、选矿、冶炼、石料粉碎加工、开挖隧道、筑路、水泥生产、石棉生产、电焊作业、铸造
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接触生产性粉尘可导致尘肺病,尘肺病是指因吸进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肺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最重要且常见的尘肺病有:矽肺、煤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石棉肺
三、尘肺病的临床特征
早期尘肺病人一般无体征,随着病变的进展及合并症的出现,则可有不同的体征:主要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也可有喘息、咯血、消化功能减弱、胃纳差、腹胀、大便秘结、全身乏力等症状,重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
四、预防粉尘危害的主要措施
改善工作环境和操作方法,控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使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使用防尘口罩,尽早发现、正确诊断和处理。预防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并发症。
五、防尘口罩(面罩)的正确用法
必须选择性能可靠,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口罩(面罩)
按规定要求,工作时要始终佩戴,佩戴严实,吸气时,粉尘不能从脸和防尘口罩(面罩)的缝隙间进入防止挤压变形,定期更换滤料。
六、去医院就医时应向医生提示的内容
从事过的职业及时间,目前工作的种类及作业场所环境、临床症状及出现的时间、生活习惯、既往疾病史,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史。
苯的危害
一、容易引起苯中毒的作业
◆苯乙烯、苯酚、药物、农药、合成橡胶、塑料、洗涤剂、染料、炸药等的制造。
◆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以及油墨、树脂、人造革、胶粘剂和油漆等的制造和使用。
◆苯的制造,如焦炉气、煤焦油的分馏、石油的裂化重整与乙炔合成苯
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苯中毒
◆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苯中毒后早期症状及特异性临床特征
◆早期症状:轻度中毒时犯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物模糊、
震颤、呼吸浅或慢、抽搐和昏迷
◆特异性临床特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音微弱或心律不齐
等,最终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中毒几小时后,皮肤及粘膜可出现瘀点或瘀斑
四、预防措施
◆盛苯容器严加密闭,作业场所加强通风
◆用苯作业严禁明火、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
◆高苯作业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
◆提供事故淋浴和洗眼设施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及时换洗工作服
◆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面具
◆紧急救时,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没有防毒口罩或防毒服装不要进入事故现场
◆作业场所张贴警示标识
急性和慢性中毒的处理
急性中毒
◆应立即股离中毒现场,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处,换去污染的衣物
◆给予精神安慰,克服紧张情绪,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体息,防止过分躁动
●苯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医院就诊
慢性中毒
◆若常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或容易感染并医院
慢性苯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一经确诊,即应调离接触苯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工作
六、医院就医时应向医生提示的内容
●从事过的职业及时间
◆日前工作的种类及作业场所环境
◆症状出现的时间及类型
◆生活习惯、疾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