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welding)是利用熔合方式在两块金属间建立连结的作业,其特点是焊接部份的强度、性质与工件相近。在焊接过程中,须有填充焊料及熔融焊料所用的热源。此热能主要来自气体火焰、电弧或电阻,利用电弧为目前使用较广的焊接技术。依电弧焊接技术的种类,焊料可来自电极本身或另外填充的焊线或焊条。
美国焊接学会(AmericanWeldingSociety,AWS)将焊接分为八十几种,多种技术已被发展为喷射涂料、切割及分离,而非单以连接目的。由于焊接技术种类繁多,同时加上焊接目的、工件、焊料及作业环境通风情况的差异,使作业工人面临的职业卫生问题变成极为复杂。
小编摘录了AIHA牛书有关电焊危害识别的要点(见图2)。码字工可以去买本看看。据说此书是作者Harris献给他母亲的,他的母亲二战的时候在加利福尼亚州长滩的造船厂做过电焊工。希望图2可以给大家一些思路,电焊危害因素的识别主要围绕使用的材料、热源、作业环境三个方面。
图1AIHA牛书
图2焊接危害识别要点
二、相关识别举例(1)不锈钢焊接使用的焊料中铬含量较高,手工不锈钢焊接(MMA/SS)烟尘中铬含量在8%左右,其中六价铬含量占总铬的比例约在60~90%。所以碰到不锈钢焊接,识别六价铬是很有必要的。
(2)热源是电弧,那么除了要识别电焊烟尘、金属烟(锰、镍、铬等),还需要识别电焊弧光、臭氧、氮氧化物。反之热源不涉及电弧,那么由于缺少电弧的电离作用,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不易被电离为原子,也就失去了转化为氮氧化物和臭氧的基础,因此像激光焊接、电阻焊就不用识别NOx和O3。
(3)开放式作业环境,自然通风良好,往往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浓度很低,可以不作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但是在船仓等相对封闭(甚至是密闭空间)进行电焊作业时,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浓度可能很高,甚至可以发生急性中毒,需要我们识别时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