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R2021专题九医疗与康复机器

                            

中国智能机器人大会将于11月12-14日在杭州黄龙饭店举行。

大会设置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更多惊喜环节,等您现场揭秘~

专题九:医疗与康复机器人集结完毕!精彩报告,敬请期待!

专题报告

边桂彬

中科院北京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

显微眼科手术机器人研究进展

Researchprogressofmicroscopicophthalmicsurgeryrobots

报告摘要:

从显微眼科手术的临床需求和操作难点出发,提出机器人在多种显微眼科手术中关键重要步骤的操作优势。分析国内外显微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进展,汇报中科院自动化所在显微眼科手术机器人新型机构设计、多模态信息感知、人机混合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方面的思考。

报告人简介:

边桂彬,年生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研究员。于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至今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研究方向为智能感知、智能控制与高端医疗装备。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负责人,北京市科技新星,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项目负责人。发表高质量论文45篇,ICRA/AAAI/IJCAI/MICCAI/IROS顶会论文11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获IEEE国际会议论文奖3项,获医学影像国际顶会MICCAI手术器械影像分割挑战赛2项第二名。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7项,国际PCT专利2项。共同起草国家标准1项。担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副理事长,国家公共服务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专家委员,IEEE神经机器人系统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

刘浩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

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进展

Research,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EndoscopicSurgicalRobot

报告摘要:

危害人类的重大及多发疾病大多发生于人体腔道,而人体腔道也是实施诊断治疗的主要途径。经人体腔道介入的腔镜类手术机器人为疾病的诊治带来了更加灵巧和精准的手段,但是人体腔道的复杂解剖对手术机器人提出了诸多要求。报告将介绍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构型、感知、导航及控制方法研究及应用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报告人简介:

刘浩,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分会委员,辽宁省微创手术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沈阳市腔镜手术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辽宁省千层次人才,“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长期从事手术机器人等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成果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包括ERJ,IEEETIE/TMECH/TIM/TBCAS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获得年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史超阳

天津大学教授

国家青年特聘专家

报告题目:

面向消化道疾病治疗的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

Thedevelopmentofminimallyinvasivesurgicalrobotsystemforthetreatmentofgastrointestinaldiseases

报告摘要:

微创手术经历了多孔腔镜手术、单孔腔镜手术和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三个发展过程,其中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OrificeTransluminalSurgery,NOTES)是指将手术器械沿着人体弯曲狭窄的解剖路径到达病灶点并进行精细操作的手术形式。NOTES器械柔性探测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可以显著提升疾病诊断率,并支持进行复杂与精准的手术操作,可进一步减小创伤与出血量,术后效果良好且体表无创,已成为目前最具前景的手术方式之一。报告将简述手术机器人发展历程,并汇报在NOTES机器人系统各个技术模块进展情况。

报告人简介:

史超阳,工学博士,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博导,国家青年特聘专家。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英国帝国理工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经自然腔道微创手术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血管内介入式机器人和微纳米机器人等方向研究。

孙正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

面向全自主超声扫描机器人的研究进展

Developmenttowardsfullyautonomousultrasoundscanningrobot

报告摘要:

超声扫描在现代临床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和受欢迎,它已被广泛用于年度体检和许多其他临床诊断和介入程序。随着医疗影像与机器人技术的日益精进,机器人技术也被应用到超声扫描诊断中来。在新冠疫情期间,就有远程超声机器人的身影,得益于此技术,可以实现医生与病人隔离筛查、线上会诊,极大的促进了医生的防护和医疗资源的下沉。不同于战急应用,在日常的筛查应用中,传统手持操作超声筛查仍比较依赖临床医生的操作手法,而且受限于医疗人力的不足,临床对超声筛查的大量需求也间接地对医生造成职业病的危害。针对这些问题,一个完全自主的超声扫描机器人可能是一个有前途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替代简单的筛查工作,且有望可以实现一致和准确的操作。本报告将针对这一方向的科研进展,尤其是针对浅表器官的自主筛查诊疗(如颈动脉、甲状腺等)进行汇报总结。

报告人简介:

孙正隆博士自年以来一直从事医疗机器人的设计与研发工作。于年回国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任教,现任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同时担任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负责人,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的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医疗健康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在机器人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已累计发表60余篇SCI国际期刊及会议论文(包括JCR一区期刊12篇,一作及通讯作者24篇)及一项美国授权专利,一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和一篇书籍章节。谷歌学术数据库中显示其发表文章共被引用次,引用指数h-index为15。同时孙博士作为技术骨干全程参与了全球首例柔性消化道手术机器人EndoMaster的研发,临床试验及产业化;IEEE高级会员、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市优青项目获得者,年入选科技部年度外国青年人才计划。

刘筱菁

医院主任医师

报告题目:

颅颌面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的研发

Developingsurgicalassistingroboticsystemforcraniofacialsurgery

报告摘要:

颅颌面外科手术范围涵盖颅底至锁骨,解剖结构复杂,包含重要的血管神经组织,是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头颈外科、眼科、口腔颌面外科等多学科融汇交融的手术区域。颅颌面手术种类繁多,包括肿瘤切除、缺损修复重建、正颌外科、畸形整复、近距离放疗粒子植入、穿刺活检等。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精准、微创成为手术诊疗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手术技术改良、医疗器械研发的重要目标。

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具备机器人系统精准、稳定的特征,更可向图形图像设计、视觉辅助导航、人工智能等技术体系扩展,成为数字技术落地医学诊疗等重要载体和抓手。目前,手术辅助机器人从逐步从“通用”向“专用”发展,针对不同专科手术需求开发等专用机器人更能满足临床诊疗需求。本报告将列举介过去十年针对颅颌面外科不同手术需求开发的“手术定位机器人、正颌外科机器人、颅底穿刺机器人”系统。描述以医学需求为牵引,机器人技术为引领,图形图像处理、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为支撑的医疗机器人的研发、验证过程。分析如何将宏观医学需求转化为微观技术需求,在多学科合作中凝练科学问题,突破工程技术瓶颈,针对不同临床诊疗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手术辅助操作机器人。

报告人简介:

刘筱菁,女,年出生,副主任医师。至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年获医学学士学位。至年就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整形外科专业,年获外科学博士学位。年至年于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年至今就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年至今医院数字外科实验室负责人;晋升副主任医师,接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室主任至今。专业特长包括正颌外科、颅面外科、面部整形美容手术、激光治疗等。

社会兼职包括中华口腔医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坚固内固定协会(AO)亚太讲师、北京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世界临床激光学院(WCLI)Fellow等。

主要科研方向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及基础研究,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流程的研发和应用;手术导航系统、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的研发等。自年起从事颅颌面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项,承担国际科研基金1项、院校级新技术新疗法4项,教学改进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0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高安柱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助理教授

报告题目:

医疗机器人:连续体机器人及感知

MedicalRobotics:ContinuumRobotsandSensing

报告摘要:

医疗机器人的快速发展能够造福于临床医生和患者。面向人体自然腔道内狭窄解剖介入的临床需求,柔性连续体机器人能够灵活进入狭窄腔道,并深入至靶区域开展诊断与治疗。在介入过程中,柔性连续体机器人的构型创成与灵活可控、精确建模、内在传感与机器人-患者之间人机交互等都是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epagri.com/nj/1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