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多形式推

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0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区卫健委、区疾控中心为深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结合我区疫情防控形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以多形式开展系列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

录制专题节目

4月15日,区疾控中心与江都电视台生活栏目合作录制《共创健康中国,共享职业健康》专题节目,走进江苏省健康企业扬州江淮轻型汽车有限公司,区疾控职业卫生监测科科长孙勇进在企业现场对职业病相关知识、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江淮轻型汽车有限公司安机部部长周建国就该企业针对职业危害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健康企业建设等相关情况一一介绍。

开展现场咨询

当天,区疾控中心职业病监测科、慢性病防制科、健康教育与促进科联合在扬州江淮轻型汽车有限公司开展《职业病防治法》现场咨询活动。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咨询、发放职业健康宣传材料等形式,向职工们广泛宣传职业病基本知识、防治方针政策和自我防护知识,回答职工们关心的职业病防治问题及依法享有的职业卫生权利,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律意识,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活动现场同时还设立展板8块、发放科普折页15种余份及健康用品50余份,让职工们更直观的了解职业病危害典型案例,增强防范意识,推动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下一步,我委将围绕职业健康重点工作通过线上讲座的形式,让企业职工了解、认识职业病的危害,宣传防治常见职业病的科普知识,大力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职业病防治知识

为了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宣传职业病防治法,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的主题是“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

了解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法定职业病分类

共分十大类,种职业病。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种)

2.职业性皮肤病(9种)

3.职业性眼病(3种)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5.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

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8.职业性传染病(5种)

9.职业性肿瘤(11种)

10.其他职业病(3种)

劳动者怀疑自己有职业病应该怎么办?

当劳动者怀疑患有职业病时,最好尽快到已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初步断定所患疾病是否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并带齐以下资料:经用人单位确认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原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等。

申请职业病诊断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提供以下资料:

1.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在岗时间、工种、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

2.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

5.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

劳动者怎样运用《职业病防治法》保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1.学习和掌握相关职业卫生知识;自觉遵守企业所制定的各项有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自觉并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及时报告。

2.充分运用《职业病防治法》赋予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包括享受教育培训权、健康服务权、知情权、卫生防护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和检举控告权、拒绝违章作业权、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决策权、工伤社会保险权、赔偿权及特殊保护权。

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着事实的雇佣关系,不管用人单位是什么性质、属于什么经济类型,是否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均可受到该法的保护。

怎样预防尘肺病?

做到8字防尘措施,即可有效预防尘肺。

革—技术革新;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抽风除尘;护—人上防护;管—维修管理,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教—宣传教育;查—及时检查评比,总结经验和定期测尘,健康检查。

什么是噪音性耳聋?如何预防?

过强或长时间的噪声会把耳的听力器官损伤,职业性接触可导致爆震性耳聋、职业性噪声聋二种。

1.爆震性耳聋。一次高强度的突发的脉冲噪声瞬间就可使人耳聋,如爆炸爆破,射击等特大强度噪声,使耳听觉受损伤,称为爆震性耳聋。

爆炸物在爆炸时,在发生强噪声同时,还伴有冲击波,可以引起鼓膜破裂、内耳出血、听觉感受器损伤。受伤的程度与爆炸力大小、震源的远近、头部所处位置以及有无掩蔽物等因素有关。   

2.职业性噪声聋。是由于长期在噪声环境中所发生的一种进行缓慢的感音性耳聋。

长期连续在较强噪声环境下工作,也会发生慢性进行性听力下降,多见纺织、锻、锤工以及驾驶员等职业,此类性耳聋叫职业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应用扩血管药后养神经药及促进细胞代谢药物可能有一定帮助。听力损伤严重者可选配助听器。

为了预防噪声性耳聋,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必要时戴用耳塞、耳罩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消除声源或尽可能降低噪声强度。如果感觉有犹如蝉鸣的双耳高调耳鸣时,这往往是耳聋开始的信号,医院检查,争取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听力进一步下降。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

“读书,我终身的爱好”

读书,不只在今天……

来源|江都疾控中心

审稿|周冰儿、朱宇晖、王本洁

审核|李志远

发布|周婧

关爱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epagri.com/nj/18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