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烘焙,野路子还是学院派

去学府深造还是去厨房实战?

这篇是写给那些迷茫的面包学徒的实用指南,

经Sansan授权发布。

“你们面包师一般都凌晨上班?”

“七点上班就啥也学不会了啊。我经常起来上班,看到喝醉的、加晚班的人回家。”

“是有多爱才会做这行?”

“要么超爱的人。要么实在没好工作,人生没得选了才会受这个罪。”

显然,她属于前者。Sansan是个呆在厨房就觉得人生被拯救的人,也自称职人精神的脑残粉。常常被误解,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年书,却选择了一份重体力活的工作。她只会笑着告诉你,职业没有贵贱呀。做面包师之后,每天要烤多只面包,在20平米的房间走上3万步,她也不再化妆、喷香水、涂指甲和戴首饰,还落下了一身职业病。

如果要说「去努力,梦想就会实现」这种励志的话,sansan算是那个略略尝到打拼甜头的人。

就算不打算做面包师,在里面也能看到你的我的,为梦想奋斗的影子。人人都有爱好,在选择人生方向之前,或者先不如问问自己,我可以为它几点起床?

●●●

实话说,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人问我有关学习烘焙,到底是走野路子还是去学校的问题。我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又觉得,像我这样的资历和年纪,实在无法负担各位的前途和人生选择。

而且你说,工作和读书有什么可比性呢?

?野路子?

野路子,简单说来就是在一个职业领域,莫名其妙地像一张白纸一样,从学徒干起。

我自己也是野路子出身的。大学的专业跟厨师这件事,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不是为了留学时的生计,我也不会入这行。

我的人生其实没有投过求职简历,从业经历也很单纯,从19岁开始打工到今年年开了第二家店为止,我一直在一个日本的烘焙集团里工作。没有正经的老师手把手带我,就莫名其妙一路把我逼到了要自己管理厨房和运营店铺的境地。

我就是啥也不会,空有一腔爱做吃的热情,然后进了厨房。但真正的厨房像战场,我没有学过端枪,就要开始接飞来的子弹。

庆幸进了这行,我的师傅就是严格到变态的日本人们。主厨不会有多余时间给你慢慢成长,顾客也不会一次一次原谅你的失误,而你的团队,同样不会去接受一个拖后腿的人。

在厨房做学徒,才能真正去了解一个厨房的运作。我学习到什么?从控制生产到团队合作,从学会核算成本保质保量到变成洁癖狂清洁工。

野路子能得到的,是在学校呆一万年也不会养成的工作能力、工作速度、工作习惯和职业素质。从长崎到上海的面包房,我的野路子师傅们教给我,合格的厨师应该是这个样子:

1.不准迟到。无论凌晨几点来上班,都是面包师的本分,是职业操守。面包房一整天的生产流程卡得严丝合缝,你醒发箱里设定好时间发酵的面包,也不会因为你很困迟到,而晚发酵几分钟。你可怜的睡眠,跟这家店大半天需要卖掉的面包有仇。

2.没资格生病。特别在日本,店铺的人手都是刚刚好,甚至就是让人工作打着转停不下来的快节奏。一个人一天要做很多独立工作,并学会分担团队的活。如果轻而易举地请了个假,很有可能那一整天的面包就没人烤了。

3.接受效率的训练。利用碎片时间速度完成工作:在吐司发酵的空当,打法棍的面,并且踩准同伴下一步工作的动线;在烤面包的几分钟里,空出手来调好酱汁,或者把手里的所有烤盘都擦干净.

店铺不会为你准备山一样多的烤盘和工具,一切都是刚刚好够用,偶尔坏了还不一定够用,只能你学会赶紧为后面的工作做好准备

一整天的工作里,基本无法慵懒地站在同一个地方。上一天班,能在20平方的地方走将近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4.厨房必须一心多用。只会专注自己手上的活绣着花的人,是没有做主厨的能力的,顶多就是个厨艺爱好者。主厨呢,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外,还需要盯住所有人可能会出现的失误,及时给予指(呵)出(斥)即将出现的问题,并在任何出现问题的时候救场。

5.对于卫生有自己的坚持。每天必须刷地板,对手消毒,保存所有原料,冰箱、水沟、湿漉漉的醒发箱、飘着满满发酵黄油臭的滤油箱、高温的烤箱——在我的店里,这些都是必须清洁的东西。更不用说最基本的打面缸、面盒、压面机、甚至所有的模具和工具。

在下班前,完成自己该做的产品以外,把自己的工作场所和制服,清洗到像没用过的样子。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准备,不给同事添麻烦,是一个厨师最基本的底线。

6.不要对学艺抱有太多幻想。很多人来做学徒,都期待是有师傅从旁指导,但失望而归时发现连面团都没碰过。其实学徒的本质:你,只是一个店铺人手。自己的成长只有自己负责,而想抓住进步的机会,也只能靠自己在每一天的工作里观察和学习,在经验里总结教训然后进步,每一天都是在学习和总结。面对做坏的产品,只有主厨飞来的刮板或者被骂到臭头。真实的生活并没有童话里写的,摸着你的头说“大胶布”哦,然后抓着你的手教裱花。

7,所谓的职人精神。这也可能是日系烘焙师的标配吧。尊重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与其套上“热爱”的情怀标签,不如说,其实只是一种职业操守。

而你每天做了四五十种品类,单品可以超过个的产品,洗了一万个模具,相同的事做了几千天之后——这样几年,腰椎颈椎肌腱已经不属于自己。那些动作莫名地烂熟于心,甚至在睡梦里都能挥舞你的擀面杖,按掉计时器,穿梭在烤箱和打面机之间,午夜惊醒都怕面包发过头。这个时候你基本就拥有了属于你自己的独立的触觉和经验,有些东西言传不了,身教不了,就是这样妥妥帖帖地属于你,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就是如此的行。云。流。水。

而从学徒做起,像我这样做个几年,也好像吃了百家饭。因为烘焙集团里资历深的大师傅很多,见谁我都屁颠颠地求教学,到现在遇到给我指导的老师,估计手指脚趾加起来也数不完了。他们都身体力行地教会我以上所有,并且身体力行告诉我:学手艺,需要实践,更需要时间。

而不幸的是,这场仗可能打十几年才有可能有机会成为一名少将。

如果希望将厨师作为终生职业的人,不如选一家店铺,去试试看自己对这行的热爱压不压得过这些所谓的苦。

?学院派?

总靠自己摸索技能点,可能要摸索个十几年。而一所好学校呢,恰恰是帮你浓缩了几年的经验的地方。缺点是,它只负责告诉你,不负责教会你。

我命好,爹妈虽然不是太爱我选的路,但是总支持我的任性。

开了两家店铺,做了几年厨房,也管理了几年厨房,人,在一些节点,总会遇到瓶颈。是技术上的,也是心态上的。因为实在太爱厨师这行了,对一切都有一万点的好奇,而长年累月的应对营业的生产压力,完成指标,但这些除了在技术上的积累以外,创新能力和好奇心基本已经归零。

这时候我就想给自己放个假,日语里叫「気分転換」。跟着日本师傅们一万年的我,报了蓝带的甜品班,想看看有年历史的法国学院派,是个什么样子,也想看看甜品和面包的不同。

密集班的学制很紧凑,基本一天教N种甜品的速度,还来不及消化就是新课。所以庆幸,来学校的我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张经年累月充满了无数问号的纸,所以学习也会变成一种深造,而不是带着自己战战兢兢的基本功,天天低空飞过Chef打分的底线。

(这里我就不说什么各种烘焙学校的不同了,这种事儿见仁见智,的学校还经常互撕呢不是?能到有名厨艺学校做老师的,深厚的资历和手艺都是血泪史,没有什么可指摘的,要做的只是好好的低头认真学习偶尔吐吐无伤大雅的槽而已。请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时间,家庭因素等等综合考虑学校,我选了蓝带你咬我啊~)

学校有很多老师,而这些老师在行业里颇有声望,也曾经是各个名店的主厨,在学校做老师加上开店的资历,少说都有近三十年。有幸跟他们喝酒的时候套过老底,这些老师也基本都是野路子出身的,蓝带甜品总监Yuji更直接,丢过来一句话:不要说学一年两年了,无论在学校学几年,出去也都是一样是个0。

虽然最后想成为大师都要回到野路子这条路,但去烘焙学校,也并非不值得。起码:

1.有人一步一步教你了。有好几位资深chef(还有很帅的)能拍着你的头说做坏了真的大胶布(大テープ),大不了倒了重来。手把手地教你裱花、揉圆、巧克力写字,授课氛围热情洋溢,轻松活泼,压力不大也不受罪。如果你真的是厨艺爱好者,其实每一天都会过得很充实又快乐。

2.轻松快乐有趣。没有店里干活无边无际的辛苦,上上理论课,实习课做个作品,能够轻轻松松认认真真地完成自己喜欢的事,偶尔颇有成就感。

3.节约好几年的经验积累时间。主厨将好几十年的前人经验浓缩成了精华,全部喂给了你:搅拌的正确手法,加材料的顺序,程度的判断,经历反复实验过的完美配方,恰好的加工温度,烘焙品性状的控制和比对,烘焙品的历史文化,甚至不同国家chef之间有趣微妙的技术差异等等一系列可能摸索一万年都不一定能get到重点的有用知识,都会激发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课的时候只要主厨轻轻地一点拨,就能把你满屏的问号变成齐刷刷的感叹号,惊叹连连。

4.有了进入烘焙行业的机会和起点。从有名望的学校毕业,拿到有名望的老师推荐信,是开始职业生涯的敲门砖。

5.理论知识更丰富。除了成为四肢发达的体力工作者以外,你会认识很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小伙伴,人生的新窗户又打开了好多,要是你拼一点努力一点,还会学习新的一门语言什么的。

但,你还需要记得一件事,毕业如果要进餐厅,就要学会丢掉学校的习惯,像尊重你的老师一样,从尊重新主厨的工作习惯开始。

写完这篇,我应该也不会给大家过于具体的职业建议吧,因为我也很年轻,很迷茫的呀(笑)~因为还是那句话,我真的没有资格替你们的人生做选择。

最后一勺鸡汤,如果你爱这一行,就选一个最可能的方向开始吧。不要太多犹豫,每一个行业都不容易,不踏出第一步,永远不会实现梦想的呀。

想了解萌萌哒的面少,可以点这里:面包少女成长记|90后烘焙师Sansan赖舟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epagri.com/nj/17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