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打拼多年,你会不会逐渐对工作失去兴趣,对客户缺乏耐心,并频繁地跳槽或转行,但依然感到身心疲惫。那要小心了,你很有可能患上了职业倦怠症。
大医生:卜力
首都医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陈娜今年36岁,从研究生毕业就进入一家国企的财务部工作,由于勤勉肯干,工作4年后便晋升为部门副主管。不知是否是时运不济,她在这个副职工作了6年都没有晋升。今年年初,公司把财务部主管调至其他分公司工作。陈娜暗自思忖,自己已经为公司效力十年,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可以提拔为正主管了,哪知公司空降了一名新的财务主管。虽然领导嘱咐她好好配合新上司的工作,也暗示后续还会考虑给她升职,但陈娜的心结却始终无法解开。她觉得自己胸口好像总是压着一块石头,心情越来越沉闷。前几天,新上司安排陈娜审核公司中主要业务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按理说这也是她既往熟悉的工作,但却令她火冒三丈,与上司吵得不可开交。
这场纷争令陈娜脱离了这类需要加班加点的任务,但也令公司上上下下对她颇有微词,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失落——工作十年,她这只倦鸟还飞得起来吗?
什么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一种由于工作情绪和人际应激源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它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职业倦怠的表现
1.丧失热情。对工作感到无趣,对前途感到无望,遇到问题时容易激动,同事请教时显得非常冷漠。
2.态度消极。对客户失去耐心,如教师厌倦教书,医护人员对病人态度恶劣等。
3.缺乏意义感。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够“高大上”,心猿意马,错误百出,常常迟到早退。
4.频繁更换工作。缺乏清晰职业规划的频繁“跳槽”或转行,是职业倦怠者一种并不有效的自救手段。
职场能量从何而来?
1.进行职业规划,设立五年目标。参加工作的头几年,是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形成的心态将对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建议每个职场人都做“五年计划”,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大致来说,如果您在构架完善的大企业做重复性较强的工作,就要从较为单一的工作中发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劳动价值;如果您在新兴发展的中小企业做开拓性较强的工作,则要迅速找准工作目标,有的放矢,才能不断提高职场竞争力。
2.专注是美。“熟悉滋长轻视”,只有放下那个自以为是的自我,才能在某个领域不断钻研,也才有取得更多成就的可能性。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曾经这样形容全情投入的“心流”状态:在心流发生时,人心无旁骛,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内心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想要取得工作中的成就,就要让自己常常处于这样全神贯注的状态,而不是在松松散散中度过一事无成的一天。
3.自我安抚与自我和解。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要有远大理想,然而进入社会以后,才发现自己逐渐泯然众人,和心中的理想渐行渐远。要知道,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梦想,心来走;一条是现实,脚来走。所以,一名成熟的职场人士一定要有自我安抚与和解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收获更多快乐。
4.张弛有度。工作中的压力让自己难以承受时,不妨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断电”后再“重启”,也许会发现之前困扰自己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了。下班后最好进行符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放松心情,有助于良好的睡眠。
5.寻求新机会。在职业生涯的低落期,需要我们对自己进行反思,如果发现自己存在十分顽固的职业倦怠,通过种种努力都无法摆脱,不妨考虑自己是否应该跳槽了。如果换一份工作就能够带给您更高效的工作状态,为什么不呢?毕竟一名心猿意马的员工不仅自己过得不快乐,对企业也是一种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