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看完你就

相信很多人都从身边的同事、朋友、邻居的口中,听到过诸如此类的言论,“家里老人不小心摔倒了”,“家里老人摔倒住院,最后因为各种并发症去世了”,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因为年龄结构的变化,伴随老龄化社会而来的,必须要提及的,便是各种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其中,骨质疏松症便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群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继发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导致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及生活负担。

骨质疏松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的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会存在骨量丢失、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以及由于骨强度下降所导致的骨脆性增加,所以该类人群容易发生骨折,骨折以脊柱骨折最为常见,以髋部骨折造成的危害最大。

另外,肩部骨折、腕部骨折、骨盆骨折等也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这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

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在30岁左右,骨骼强度达到人生的最高点。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矿含量、肌肉质量和脂肪质量均会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正常生理过程。

因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在老年人中,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老年人群中,是很常见的。根据国家发布的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32.0%,女性占比为51.6%;近年来,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高。

由于骨质疏松症的存在,在无外伤或者轻微外伤的情况下,该类人群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

李奶奶便是这样一位在患有骨质疏松症基础上,遭受外伤导致骨折的患者。

李奶奶,今年60多岁了,退休后的生活主要是帮着儿女照看孩子,在家做做饭,偶尔与隔壁邻居王奶奶闲聊几句。很普通的一天,李奶奶陪着小孙子玩耍,在后边紧紧追赶着小孩子的脚步,生怕孩子一不小心磕到。

没想到的是,小孙子没有摔倒,李奶奶没注意碰到了桌角,摔到了地上,然后右侧大腿传来了剧烈的疼痛感。李奶奶的家人赶忙联系了,医院。医生了解病情后,紧急查X线片,明确诊断为“股骨颈骨折”,需要马上手术治疗。

李奶奶的手术很成功,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出院了。出院前,医生告诉患者家属,根据李奶奶的病史情况、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李奶奶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平时安安稳稳的,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但是一旦有外来的磕碰、撞击,很容易造成骨折。这个年纪的老年人,应该定期监测骨密度情况,并建议李奶奶前往内分泌科针对骨质疏松症做专科治疗。

骨质疏松症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该病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又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或“静悄悄的流行病”。

但是,随着病情不断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当出现以下3个不适症状,这个时候一定要考虑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症,医院就医。

1.疼痛

患者可能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腰背部疼痛,甚至“浑身痛”,夜间更为明显,有时甚至会影响睡眠。白天活动以后,疼痛一般会有所缓解。但是疼痛症状有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反复出现,时轻时重,并常常伴有乏力、腿抽筋的不适症状。

2.脊柱变形

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因为椎体的变化,会出现身高变矮或驼背等脊柱畸形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能够影响心肺功能,造成呼吸困难,出现便秘、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的不适症状。

3.骨折

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很脆弱,容易在遭受轻微外力,甚至在无外力影响下,发生骨折。并且,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后,潜在二次骨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骨质疏松症后骨折,会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丧失自主生活能力,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影响。

因此,医生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通过定期检测骨密度,了解是否有骨质疏松的情况,以期实现疾病的早期干预及预防。

骨密度指单位体积(体积密度)或者是单位面积(面积密度)所含的骨量,骨密度值是目前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当骨密度值T值≤-2.5时,能够诊断患者为骨质疏松症。

隔壁王奶奶知道了李奶奶的情况,医院进行了骨密度检查。出人意料的是,今年66岁的王奶奶骨密度有-1.4,虽然存在一定的骨量流失,但在同龄老年人中属于骨密度值偏高的。

医生详细了解了的王奶奶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发现有以下4种生活习惯,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是有帮助的,很值得大家学习,同时叮嘱王奶奶要长期坚持下去。

①.注重饮食均衡有营养

充足的钙摄入,对获得满意的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髓健康有益。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对于促进肠道钙的吸收,帮助身体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以及降低跌倒风险是有帮助的。蛋白质是与肌肉质量最相关的因素,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是保持肌力的重要内容。

因此,日常生活中,保证每日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的肌肉率,促进骨骼强健。

包括每日通过鸡蛋、鱼肉等食物的摄入,保证蛋白质摄入量,并每天摄入一定的奶制品,同时,控制盐的摄入。

②.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因素不仅能够影响基础骨量积累水平,也导致中老年人群的骨量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重要原因,要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少喝浓咖啡、浓茶,尽量不喝碳酸饮料。

③.坚持规律的运动

运动可增加患者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机体敏捷性,改善姿势平衡和协调性,使步行能力提高,跌倒与脆性骨折风险降低。运动还可改善骨密度、维持骨结构。通过规律的参加体育活动,提升肌肉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灵活性,稳定关节,强化抗骨折能力。因此,运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是大有益处的。

适合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推荐在专业的教练指导下,根据自身身体条件,开展适量、有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训练,提高运动能力,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也可以通过行走、慢跑、太极拳等运动,进行身体锻炼。

运动应循序渐进,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方式、运动类型。开始新的运动训练前应咨询临床医生,进行相关评估,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原则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④.保证充足的日照

在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中午休息时可以到户外晒太阳促进“补钙”,紫外线可促进维生素D在人体的合成。应该注意的是,玻璃会阻挡大部分的紫外线,因此一定到户外,享受充足的日照。

同时,过强、过长时间的日照,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应注意为面部、眼睛等容易晒伤的部位采取防晒措施,可适当裸露手部、胳膊、小腿等部位晒太阳,要保证每周2次的日晒,每次15-30min,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

此外,某些人群并没有适宜的生活环境,不能保证充足的日照,或者并不能坚持规律的锻炼,或者因为身体原因,存在消化吸收不良的情况,多种不同因素影响下,导致机体维生素D或钙缺乏出现。

这种情况下,医院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后,合理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以此保证身体每日营养元素的正常摄入,从而维持骨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症。

从李奶奶、王奶奶两个人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老年是人生的必经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坚持,能够为老年阶段的高质量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无论我们是处于青年、中年还是老年,都需要向王奶奶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中老年人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合理预防不做“年轻骨松族”食品与健康.

[3].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华医学杂志.

[4].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5].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中国老年学杂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epagri.com/cf/18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