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区医保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工伤保险有关政策,完善“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制度体系,把工伤预防作为工伤保险优先事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建引领,采取“六项”举措,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维护参保单位和职工合法权益,全力保障提高职工工伤待遇。
(一)强化政策宣传,持续推进参保扩面。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工作思路,积极适应工伤保险工作新要求,通过强化宣传、精简要件、优化流程等措施,持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截至11月底,全区个用人单位参保核定人,核定工伤保险费万元,新开工建筑企业参保率99%,完成家参保单位余人的工伤保险缴费基数调整工作。
(二)真心帮办实事,扎实开展工伤预防。一是为有效解决当前尘肺病防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先后制定印发《西峰区年尘肺病预防工作实施方案》《西峰区职业病防治实施计划》,靠实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二是为辖区内建筑、砖瓦、劳务输转等行业协会开展工伤预防培训专题培训5场(次),现场集中培训讲解工伤保险政策,重点解读《工伤保险条例》《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年)》,使用人单位认识到为职工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联合区劳动监察中队深入建筑、砖瓦和商砼、面粉厂等涉尘企业开展参保扩面、合同签订、尘肺病、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从工伤预防、工伤认定、待遇支付等方面采取典型案例、现身说教的方式进行详细解析宣传。同时,就企业员工关心的问题现场答疑解惑,现场发放《工伤保险条例》《致参加工伤保险广大用人单位的一封信》等宣传彩页余份,张贴工伤预防警示标语余张。
(三)依法初核调查,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严格按照局党组授权依法依规积极认真开展工伤认定初核调查和审核上报工作。采取报案登记、初审受理、制作调查笔录、证人谈话、收集视频影像、调阅病历等形式,真实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开展分析评价,严把认定工作初核调查关。至目前,工伤事故报案登记件,受理工伤认定件,上报审核认定件;向市局提交劳动能力鉴定40人,审查通过鉴定37人。
(四)加大稽核力度,严防虚报冒领现象。通过视频、电话、上门入户等稽核方式,核实长期享受待遇人员的生存状况和亲属供养情况。今年先后前往陕西省志丹县、西峰区董志镇等地核实工亡人员及供养亲属信息,医院床头稽核鑫顺石油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工伤人员住院详情(长达3个月),并深入省外、医院上门协查工伤患者12人(次),涉及医疗费31.7万元,电话核查9人(次),涉及医疗费29.8万元。通过稽核,使医疗待遇、一次性补偿、长期待遇等从申领、审核到发放都做到“表格清、程序明”,切实防止了重复享受和虚报冒领现象发生。
(五)落实内控措施,确保待遇足额到位。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按照《工伤保险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及时修订完善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加强内控管理,严格执行支出业务初审、复核和待遇支付、审查相分离制度,实行“三个全面取消”,全面落实基金防控措施,切实防范基金风险,按时足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截至11月底,工伤保险基金支出万元,占目标任务万元的%;累计享受工伤待遇人次;享受长期待遇人员31人。
(六)增强为民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一是力推“网办”强服务。开展“人社快办行动”,全面推进参保单位通过《甘肃社会保险网上业务经办大厅》信息平台申报工伤保险,缓解集中办理压力,并力促线上线下申报相结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阶段性实现“一网通办”,把“信息多跑路,用人单位少跑路”真正落到实处。二是优化流程提效率。实行窗口办理预约,分类优化办理人群,积极开展“主任走流程”,梳理简化办事流程,有效实现“最多跑一次”,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来源:西峰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