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比想象的严重
“医院的车上,路上看不见人,也没有人,武汉城空前寂静。”也就是那一刻,吴昌归意识到疫情可能比他想象的严重。吴昌归简单吃了几口饭,顾不上休息,随即和医疗队领导及专家组医院专家进行紧急沟通,对接各项医疗工作。结束后,他又和专家组成员研究初步掌握的医疗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关预案……武汉八院原本是一家以诊治肛肠医院。被确定为收医院后,医院收治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由医院,医院的许多方面都不符合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交叉感染的风险很高。虽然他已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但确实没想到困难如此之大。“遇到一位科主任,一开口就哭了,虽看不清这位主任的眼睛,但可以看到他已经哭到发抖。”2月4日,当进入病区后,发现这里的医护人员极度疲惫。“他们真的太累了,太辛苦了!”连续多日的超负荷高压工作,所有医护人员人困马乏、身心俱疲。“没关系,我们并肩干。”吴昌归教授说,此时再多的话都显得苍白无力。疫情面前要分秒必争,问题必须迎难而上。吴昌归教授把防护服一脱,又与著名心脏病学专家、医院院长王海昌,著名传染病专家贾战生及感控部刘冰主任一起,制定了医疗工作方案、医护人员及患者疫情防控培训方案、队员穿脱防护装备流程、临床治疗方案、专家组成员会议制度等,医院改造完善了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以及医护和病人通道。其“连轴转式”的工作法,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仅用两天时间,第一批队员就顺利下科并开展了工作。“武汉加油!我们与八院的同志并肩战斗,早日战胜疫魔。”吴昌归教授下定了决心。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讨论病情、会诊、查房……吴昌归教授总是奔波在第一线,天天与时间赛跑。常年高强度的医疗一线工作,使他落下不少职业病,平时要随身携带十余种药物,药片一吃就是一大把。这次紧急出发,忘带了几种药。几位年轻的医生护士担心他的身体状况,让他多休息。“别看我是老同志,身体硬朗着。”吴昌归打趣道。忙起有时往往忘记了药,但他心里却装着患者。与病魔较量,必须与时间赛跑。从医疗队入住八院收治首批患者开始,吴教授更加忙碌了。他说:“早一分钟抢救,患者就多一分钟保障!”“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谈起救治患者,有着30多年呼吸重症临床专业历练的吴昌归教授头头是道。必须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治疗方案!他说个体化用药,特别是对于激素类的使用,时机和剂量很关键。适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不久,一名患者垂危。后经高流量吸氧及对症药物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变得平稳。适时将患者的氧浓度降低35%,患者却觉得胸闷气憋,进一步检查,双肺已恢复正常。吴昌归驰援武汉后,他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