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

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和工业窑炉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窗附近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第四类:物理因素,规定了高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中暑,并列举了存在高温作业的行业64种

热源的布置应尽量布置在车间的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尽量布置在天窗的下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热源布置应便于采用各种有效的隔热措施和降温措施热车间应设有避风的天窗,天窗和侧窗应便于开关和清扫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4m如低于4m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自然通风应有足够的进风面积产生大量热、湿气、有害气体的单层厂房的附属建筑物,占用该厂房外墙的长度不得超过外墙全长的30%,且不宜设在厂房的迎风面

2、在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中对防暑的规定: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季度调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应高于1.2m

在布置产生高温的车间时,要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高温车间的纵轴应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

车间内发热设备相对于操作岗位应设计安置在夏季最小风向频率上风侧,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

工作地点与室外温差(℃) 10 9 8 7 6 5 4 3 2

表1 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22及以下 23 24 25 26 27 28 29~32 33及以上

热加工厂房的平面布置应呈“l”型或“ⅱ”,或“ⅲ”型开口部分应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而各翼的纵轴与主导风向呈0~45°夹角

高温厂房的朝向,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对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确定厂房的迎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宜成60°~90°夹角,最小也不应小于45°角

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降温措施

1、总体布局上规定:

高温作业地点采用局部送风降温措施时,带有水雾的气流达到工作地点的风速应控制在3~5m/s,雾滴直径应小于100μm;不带水雾的气流到达工作地点的风速,轻作业应控制在2~3m/s重作业应控制在4~6m/s在炎热季节对高温作业工种的工人应供应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水温不宜高于15℃

(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具体规定了高温作业上岗前、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的项目,职业禁忌症(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从事高温作业健康体检的周期(1年)

相对湿度(%) 50 60 70 80

表2 空气调节厂房内不同湿度下的温度要求

(四)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21?2002)

产生大量热或逸出有害物质的车间,在平面布置上应以其最大边作为外墙如四周均为内墙时,应采取措施向室内送入清洁空气当室外实际出现的气温等于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车间内作业地带的空气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散热量小于23w/m3?h的车司不得超过室外温度3℃c;散热量23~116w/m3?h的车间不得超过室外温度5℃;散热量大于116w/m3?h的车间不得超过室外温度7℃;车间作业地点夏季空气温度,应按车间内外温差计算其室内外温差的限度,应根据实际出现的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确定,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

温度(℃) 30 29 28 27

(二)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有10大类115种职业病,其中第四类,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第一种即为中暑

当作业地点气温≥37℃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接触时间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内气温不应高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27℃特殊高温作业,如高温车间天车驾驶室、车间内的监控室、操作室、炼焦车间拦焦车驾驶室等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热辐射强度应小于700w/m2室内气温不应超过28℃工艺上以湿度为主要要求的空气调节车间(如纺织厂)内,空气温湿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白癜风注意
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epagri.com/dcfs/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