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职业病 >> 电磁辐射 >> 疟疾1

疟疾1

重要事实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威胁生命的疾病,通过受感染的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

·年,疟疾估计导致62.7万人死亡(不确定范围为47.3万至78.9万人),其中大多数是非洲儿童。

·疟疾可防可治。

·疟疾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加强大大减少了许多地方的疟疾负担。

·来自无疟疾地区的无免疫力旅客在感染后病情会特别严重。

根据年12月发布的最新情况估计,年约有2.07亿疟疾病例(不确定范围为1.35亿至2.87亿),有62.7万人死亡(不确定范围为47.3万至78.9万人)。自年以来,全球疟疾死亡率已下降42%,世卫组织非洲区域降幅达49%。大多数死亡发生在非洲儿童中,那里每分钟便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自年以来,非洲儿童疟疾死亡率估计下降了54%。

疟疾是由疟原虫属寄生虫所致。这些寄生虫通过被称为“疟疾病媒”的受感染按蚊叮咬进行人际传播,主要在黄昏至拂晓期间叮咬。

人类疟疾有四种类型:

·恶性疟

·间日疟

·三日疟

·卵形疟

恶性疟和间日疟最常见。恶性疟致死率最高。

近年来,还发生了人们因受到诺氏疟原虫(东南亚一些森林地区发生的猴疟疾)感染而罹患疟疾的一些病例。

传播

疟疾仅通过按蚊叮咬传播。传播严重程度取决于寄生虫、病媒、人类宿主和环境等有关因素。

世界上约有20种按蚊在当地繁衍成灾。所有这些主要病媒物种均在夜间叮咬。按蚊在水中繁殖,每种按蚊有其各自偏爱的繁殖地点,例如有些喜欢在小水洼、稻田和动物踩踏后留下的泥潭等淡水蓄积处滋生。在按蚊生命周期较长(使得寄生虫有时间在按蚊体内完成发育)和按蚊偏好叮咬人类而不是其它动物的地方,传播更为严重。例如,非洲病媒按蚊生命周期长,且特别喜欢叮咬人类,这是造成大约90%的全球疟疾死亡病例集中在非洲的主要原因。

传播还取决于可能影响蚊虫数量和存活的气候条件,例如降雨模式、温度和湿度等。在许多地方,传播是季节性的,在雨季中或雨季结束后不久,传播达到巅峰。在人们对疟疾没有多少免疫力或毫无免疫力的地区,如果气候以及其它环境突然变得利于传播,可能会出现疟疾流行情况。另外,如果免疫力低下的人进入疟疾密集传播地区(如寻找工作或避难等),也可能会出现疫情。

人类免疫力是另一重要因素,在存在中度或严重传播条件的地区居住的成年人中尤甚。多年接触会形成一定的免疫力,虽然这并不能完全防护,但它确实会降低感染疟疾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所以,非洲多数死亡病例发生在幼童中,而在传播较少、免疫力低的地区,所有年龄组均面临风险。

症状

疟疾是一种急性发热疾病。对于无免疫力的人而言,会在受到感染的蚊虫叮咬7天或7天之后(一般是10-15天)出现症状。最初症状(发热、头痛、寒战和呕吐)可能较轻,并因此而难以发现是疟疾。如果不在24小时内予以治疗,恶性疟可能发展成严重疾病,并且往往会致命。患有严重疟疾的儿童常常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病症:严重贫血,与代谢性酸中毒相关的呼吸窘迫,或脑型疟。成人也频频出现多脏器病症。在疟疾流行地区,人们可能产生局部免疫力,导致出现无症状感染。

至于间日疟和卵形疟,即使患者已经离开疟疾流行区,仍可能会在初次感染数周至数月后临床复发。临床复发是由潜伏在肝脏中(而恶性疟和三日疟则无此现象)被称为“休眠体”的类型引起,因此必须在肝脏发作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治疗,只有这样,患者方能痊愈。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epagri.com/dcfs/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