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5月1日是全国第20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前几十年积累的职业病问题集中显现,职业健康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推进高质量发展,职业健康在行动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处长胡彬表示,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的重大战略决策。
职业病高发态势有效遏制,病例报告数下降72.8%
据统计,年至年,重庆市每年职业病报告数从例下降到例,下降72.8%;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从每年例下降到88例,下降74.1%。全市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8.4%;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98.2%;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98%;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率达到99.4%;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县(区)覆盖率达%;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也是%。
此外,重庆在全国率先探索尘肺病基层康复模式,全市已建设尘肺病康复站74个、康复点56个,明确康复站“七个一”建设标准,建成全市统一的尘肺病康复管理信息平台,集康复服务与管理、远程会诊、大数据分析及辅助决策于一体,目前已覆盖全市所有尘肺病康复站。
截止目前,已培训康复骨干医师人,平均每个站有医师3.78名,每名医师负责63名患者。把尘肺病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开展一对一康复指导;同财政、医保、人社等部门为尘肺患者提供“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减轻患医疗费用负担,使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推行按区域划片包干、主动上门接送的服务方式,覆盖划定区域内所有尘肺病患者;开发“尘肺病管家”小程序,让患者可以就近选择康复站点,提高服务的可及性。
落实“五字策略”,强化“四方责任”
今年3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印发了《重庆市职业病防治规划(—年)》。
其关键执行点是将职业健康保护融入卫生健康领域的相关政策,与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改、健康扶贫、疾控体系改革等工作共同推进,并认真落实“防、治、管、教、建”五字策略,推动企业落实职业健康保护主体责任和防治措施。同时,强化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四方责任”,显著增强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劳动者健康水平。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深化源头预防,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严格监管执法,提高职业健康监管效率;强化救治措施,提升职业病患者保障水平;推动健康企业建设,提升职业人群健康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引领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效能;加强宣教培训,增强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等方面工作。实现工作场所劳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有效落实,职业健康执法能力显著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能够得到显著加强,职业健康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的目标。
多部门齐抓,八方面开展职业健康保护工作
胡彬介绍,接下来,重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①推动“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落地见效,细化分解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②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并实施,相关指标纳入市政府安全生产考核内容。③督促有职业危害的企业应报尽报,做到底数清。每月通报各区县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数据。④开展职业健康达人秀和职业健康技术技能大赛,继续参加全国第三届职业健康传播作品征集活动。⑤开展肌肉骨骼疾病和职业紧张等职业相关疾病预防,推动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构”。组织实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调查,持续提升职业人群健康素养。⑥启动企业健康企业创建,每个区健康企业创建不少于2家,每个县不少于1家,评选职业健康达人10名以上,对已创建的健康企业开展“回头看”。⑦加强项目绩效管理,规范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加强监测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统筹使用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⑧以推动企业职业健康管家服务为切入点,支持中小微型企业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文图/李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