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排头兵,新冠抗疫逆行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每增加一名确诊患者,就需要将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找出来,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治,才能够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在这过程中,流调人员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夜以继日开展调查,与病毒赛跑,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5月28日,在接到天河区疾控支援请求的第一时间,医院立刻启动应急机制,派出首批4名专业技术人员驰援疫情防控一线,随后又在6月1日加派两人进一步补充流调溯源力量。6月8日,按照市卫健委统一调配,6名流调队员被统一抽调到位于荔湾区的广州市新冠疫情流调处置中心,进一步扩充我市流调溯源力量,以最大决心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战。

赵远

竭尽所能寻找每一丝线索

职业卫生管理科主管医师赵远是本次流调支援队的队长,这也是他第二次支援我市新冠疫情流调工作。作为一名“老兵”,他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从感染途径分析研判、密接次密接的甄别、重点场所的排查和风险人群的管控,到封控区的随访、隔离酒店的采样和与病例的面对面流调,到处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由于很多交流对象都是老人家,在流调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沟通困难、记忆不全和轨迹模糊等情况,他积极克服各种困难,竭尽所能的去寻找每一丝线索,只为能尽力跑在病毒前面。

(职业卫生管理科赵远)

陈琳

迎着晨光完成工作是最大褒奖

评价检测中心副主任医师陈琳在支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疫情指挥中心的日子,一医院和社区,直面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患者,成为了离病毒最近的人。采样、调查、分析、报告,日复一日,她和她的队友们与冠魔赛跑,为及时锁定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争取着宝贵的时间。每次接到任务、整理信息、收拾防护用品和采样材料,出发已是午夜,但流调队员们似乎习惯了深夜作战,根据早期收集的材料整理核心轨迹、采样、锁定重点场所、甄别重点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能迎着晨光回到指挥中心就是对流调人员最大的褒奖。

(评价检测中心陈琳)

江平山

日均工作15个小时狙击病毒

健康监护中心主医院支援流调的号召后,与产后8周的妻子达成一致,她在家照顾两个小孩,他奔赴一线参加新冠病毒的狙击行动。在参加抗疫的这个月里,他日均工作15个小时,多少个全天出勤采样、多少个凌晨出动流调、多少个通宵达旦查看监控甄别密接,他已经不太记得,有的就是一个信念:尽他职防抗疫人所能,打赢这场抗疫战,以全面清零的成绩迎接党的岁生日。

(健康监护中心江平山)

彭志恒

切换20个摄像头还原几分钟路程

流调的难点,在于活动轨迹的还原和闭环管理,轨迹的模糊和缺失将影响下一步重点场所的研判和密切接触者的甄别。评价检测中心主管医师彭志恒总是用最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工作,在一次新冠病例调查中,从调查对象进入单位大门至回到办公室的短短几分钟时间,他一共切换了约20个监控摄像头才将其轨迹逐步还原,耗时达足足1小时,而这仅仅只是其当天轨迹的冰山一角!在流调工作中,白天和黑夜对于他已经没有了区别,只盼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的找到所有密切接触者,堵住疫情播散的漏洞!

(评价检测中心彭志恒)

张晋蔚

他见过了广州无数个凌晨

职业卫生管理科张晋蔚所在的流调第8组负责的15名病例中有13名是晚上近12点接到任务的,这意味着大家必须在凌晨内完成初步工作。记得那夜挺晚的,很多人已回去休息,第8组手机突然响起组长的出动指令。到现场后,张晋蔚看了看表,已经是深夜3点。他和另一名队员驾轻就熟地换上二级防护,轻轻地敲开当事人家,简单介绍后,便对当事人采集鼻咽拭子,以及对屋子环境进行采样。样品立刻交由外面队员送去市疾控检测。他们留在屋内继续对当事人和他同居者进行流调,由于相隔时间比较久,他慢慢引导当事人去回忆,让其说出去过的地方和接触过的人。

天渐发白,晨鸟早觅,不觉已六点,他结束了流调。防护服内湿透的衣物还没完全干透,在回程车中,抓紧时间稍息了片刻,赶回办公室内,立刻快速整理完初步报告,上报流调结果。匆匆吃完早餐后,各位队员开始对着取得来的监控仔细甄别重点人群,不放过任何有风险的每个点。

(职业卫生管理科张晋蔚)

冯玉超

通宵达旦19小时分析病例感染途径

评价检测中心主管医师冯玉超,在来到市流调处置队的第一周,他就已经有了三次通宵工作的经历。在某天中午,他突然接到紧急命令,要在短时间内对病例几天的重点视频进行攻坚研判。他深知早一分查清病毒感染途径,就能早一步制定针对性的防御策略,切断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为了保证视频甄别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他常常需要同时盯住多个不同摄像头,对于可疑点反复观看,从当天下午4点连续奋战到第二天早上11点,为分析病例感染途径提供了重要线索。

(评价检测中心冯玉超)

无论何时,有任务就要随时出发。流调队员们积极主动地冲在前面,在战“疫”路上无怨无悔。只要疫情没有结束,他们就不会停下脚步,就一定全力以赴。确保一旦出现疫情第一时间集结、第一时间到达、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

截止到今天,我院第一批的流调队员已经夜以继日、连续奋战29天,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但他们仍然冲锋在防控疫情的“战”场上的第一线,舍小家护万家,努力守护着我们的城市。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战“疫”一线为我们“负重前行”。

事实上,从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院各条战线上的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在做好职业健康工作的同时,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和流调溯源的一线。根据市卫健委部署安排,我院成立了由32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流调支援队,并按照要求做好定期培训和演练,熟悉流调溯源工作流程,确保流调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医院

文:赵远

编辑:十二小宣

投稿邮箱:tougao12h

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epagri.com/dcfs/1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