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有网友发布一段视频,称山东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13号室中,不断传来疑似孩子的尖叫声和断断续续哭喊“妈妈”的声音。
有媒体称,该院“13号治疗室”曾是杨永信为治疗网瘾少年,专门用来进行“电击治疗”的房间。
拍摄该视频的网友称,当晚8点左右,他听到有尖叫声,发现声音医院一栋楼里传出的,尖叫声断断续续有二十多分钟,“13号室”医院其他楼13号室的位置判断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剧烈的讨论。大家对于网瘾治疗的恐怖记忆又再次被唤醒。
不过很快,山东临沂市卫计委官方微博在10月25日发布声明,表示:
视频所称“临沂网瘾戒治中心”年8月已经停止使用该名称,收治患者全部符合国际疾病诊断标准,不存在网传的所谓“十三号室”。并且已经在10月23日到驻地派出所报案。
至此,这场纷乱暂告一段落,但是,有一点大家必须明确:
电疗根本不能戒除网瘾!
当年的”杨永信网瘾戒除法“为何会大行其道,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大众对网瘾有着错误的认识,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出现的这一问题。
揭开”网瘾“真实面目
本期我们请到叶剑锋老师,通过三个案例为大家解开”网瘾“的真实面目,找到解决的正确途径。
案例一小张是一名初三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平时,小张与父母交流得很少,不爱说话,认为自己不受重视,很孤独,开始在网上打游戏。他发现在网上打游戏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也很开心;而不上网的时候则正相反。
案例二小林是一名重点中学的学生,期待父母能尊重、包容、信任和理解他。
不过,他认为完全无法和自己的父母沟通。自从考上重点中学的重点班,他的压力就与日俱增,可是父母根本就不能理解他,每天只会说“你要好好读书啊!你作业写了没有”。小林还觉得父母对自己太过严厉了,不允许玩电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等。
所以,小林只有在游戏里才会觉得很快乐,既可以逃避现实中学习的压力,又可以避开父母的唠叨、高期望和不理解。小林沉迷网络游戏后,行为慢慢地变得更极端、脾气更暴躁,与人交往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案例三小吴16岁,父母离异,夫妻俩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不同。小吴跟妈妈住,她对小吴期望很高、管得很严。她每天上下班都会骑车去看小吴,即使风霜雨雪也雷打不动。由于工作太忙、一个人带孩子又很辛苦,她着急时就会打骂小吴。
青春期的小吴把妈妈每天事无巨细的管教当成是一种负担,于是经常去网吧打游戏,以摆脱妈妈的控制。
什么是”网瘾“
所谓网瘾就是网络成瘾症,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网络成瘾的危害
第一往往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不能正常起床、不能正常吃饭;
第二就是会辍学,不能投入学习中;
第三是自我矛盾,就是已经意识到自己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可是又控制不了自己。
网络成瘾的原因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由于家庭关系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沟通教育的方法不对,造成了孩子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时无法坚强和坚持下去,网络成为有效的逃避现实的方法。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或者老师因此嫌弃放弃孩子或者还是不更改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就会很难改变孩子。
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家庭关系
首先是家庭和睦、夫妻和谐,这对于孩子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在亲子教育中,家长可以用案例2中小林的那几个词作为指导——“尊重、包容、信任、理解”。
?别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家长习惯把子女当成自己的所有物,很难把孩子当作独立人格的个体来看待。
家长要知道,“打骂的效果最好,控制的方法最安全”的教育方法已经是过去式了。
家长们应认真学习和研究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和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法。
END
编辑:加士伯
综合:中国新闻网、山东临沂市卫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