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3、噪声危害导致的临床表现
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
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
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
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月经失调等。
4、职业性噪声源的控制和预防控制消除噪声源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
合理规划设计厂区与厂房,产生强烈噪声的车间和非噪声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通过吸声、消声、隔声、减振等手段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
当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佩戴个人听力保护器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定期对接噪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5、去医院就诊时应向医生提示的内容从事过的职业及时间;
目前工作的种类及作业场所环境;
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类型;
生活习惯、疾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况)。
(三)一氧化碳中毒
存在一氧化碳的作业区域
煤浆气化、甲醇制备工段、乙酸生产单元、锅炉燃烧系统等。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后早期症状及特异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短暂昏迷,经治疗症状可迅速消失;
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出现樱桃红色、昏迷等现象,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
重度中毒:除具有轻、中度中毒症状外,患者可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最后因无法呼吸而死亡。
预防措施
严加密闭,提供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设施;
作业时严禁明火、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
穿防静电工作服;
作业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及时换洗工作服;
进入密闭空间或其他高浓度作业区,须有专人监护,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浓度超标时,佩戴一氧化碳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或氧气呼吸器。
去医院就诊时应向医生提示的内容
从事过的职业及时间;
目前工作的种类及作业场所环境;
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类型;
生活习惯、疾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况)。
(四)硫化氢中毒
1、存在硫化氢的作业区域
气化装置煤浆气化、变换装置、硫回收等。
2、中毒后早期症状及特异性临床特征
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可能迅速危及生命;
接触反应:眼刺痛、流泪、结膜充血、眼部灼热感、咳嗽或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脱离接触后再短时间内可消失;
轻度中毒:有明显的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并出现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
重度中毒:出现肺水肿、多脏器衰竭、深昏迷,有可能发生闪电型死亡。
3、预防措施及密闭空间作业要求
接收岗前培训,掌握预防中毒的相关知识,提前了解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
注意工作场所内设置的相关警示标识;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注意检测环境中是否存在硫化氢;
现场工作需要佩戴个体防护装备;
定期检查、维护个体防护设备,确保其可靠性;
进入可能产生硫化氢的现场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要单独作业;
保持良好的通风。
4、硫化氢急性中毒应急救援
一旦闻到臭鸡蛋气味就应该警惕是否有硫化氢气体存在;
一旦发生硫化氢中毒,现场救援人员在没有个体防护的情况下不能贸然进入现场;
救援人员必须穿戴有效的防护服、防护靴、橡胶手套,并配备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迅速将病人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病人的呼吸通畅,及时就医。
09
用人单位如何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危害承担责任。
建机构配人员定制度抓规范
搞辨识申报全做检测控危害
防危害实告知抓培训提能力
常查体前中离上项目三同时
重防护固防线建档案留证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