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
1
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每年至少1次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每年至少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2
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减少职业病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可以帮助工厂全面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与浓(强)度,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控制防护措施,保护工人健康;为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提供素材;为职业健康体检提供依据。
3
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用人单位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从而降低职业病风险和成本,直接或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表现为关心员工职业健康、对消费者权益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