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文:
职业卫生资料库-最新职业病防治博士工作站索引
手机到底能不能致癌?当前的权威科学研究告诉您
温馨提醒:如您扩散与转载这篇推文,在文章后面留下邮箱地址,您将获得这篇推文的WORD版本+最近的一些技术文档!鼠标点击这些文章标题,就可以径直访问每一篇推文!
6月16-17号,杭州有芭堤雅职业卫生论坛,你报名了吗?
今天离开幕只17天了!
报名邮箱:
QQ.COM。正式通知。
杭州站主题:毒理学、工业通风、职业健康管理等。
目前请到的主讲老师有:工业通风前辈孙一坚教授,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涛所长,新与职业健康规范主要制定与参与人王焕强教授,浙江资深职业健康监护专家陈建春专家,以及朱志良博士。
欢迎杭州同行到时聚聚。
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朋友要我帮他评阅工作场所的定期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以及现状评价报告,总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没回答劳动定员表中所有工种或岗位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卫生危害程度分析评价。
比如劳动定员表中出现了IQC、实验室人员、管理人员等,后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分析那里并没有这些工种,消失不见了。我总强调,一个好的检测报告,一定要以工种为基础。因为:
1它是用人单位安排职业健康检查的依据;
2它是用人单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依据;
3它是职业病诊断的依据;
4它是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依据;
5它是福利补贴的依据。
如果遗漏了一些工种没有做职业病危害程度分析,那是一个最大的缺陷。
还有一个缺陷,也是围绕工种的。就是没有把一个工种的工作内容说清楚。我们知道上述的五点,也必须以全面的工作内容为基础的。比如刘某上午丝印,下午碎料。他可能接触有机溶剂,也可能接触噪声。以后他怀疑自己罹患职业病,就有基础依据。
还有一个就是相邻工种的互相影响,我们叫间接接触,我们也是要描述清楚的。
建议大家一定要做好上述三点:
一是职业病危害接触危害程度分析一定要覆盖所有工种,尽管有时候并不需要检测;
二是要把每一个工种的工作内容写清楚,即使是管理人员,比如EHS就经常下车间巡查,即使不是生产人员,也可能接触到职业病危害因素;
三是要把每一个工种人员的间接接触情况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