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今年的主题是
“职业健康保护,我行动”
那么关于职业病,你了解多少呢?
什么是职业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诊断,一般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具有一定专门条件的单位进行。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有哪些?
1
生产性粉尘
在作业过程中,如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筑物的拆除、矿山开采等均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引发矽肺病。2
电焊作业
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3
缺氧
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4
噪声和振动
在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震动会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5
高温作业
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6
有毒物品
有些作业过程中,常能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苯乙稀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一定浓度,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死亡事故。劳动者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工作中接触的各种有害烟尘、化学物、生物和物理有害因素,其重要的途径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因此企业和劳动者应做好以下防护:
1
配备通风、排毒系统
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要正确使用配备好的通风、排毒系统。2
使用防护用品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保持其洁净。3
注重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更衣,在车间内不进食、不吸烟等。4
定期安全培训
定期接受安全培训,使用的设备应经常检查、维修,使其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安全技术,了解作业中的危险性及潜在的危害。5
定期职业健康体检
定期接受职业健康体检。6
学会自救互救
学会自救、互救知识,掌握基本的常用救护知识,包括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在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行政机关、劳动者、职业卫生者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使劳动者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中工作,有效保护劳动者健康,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安全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来说都是首要大事,
保证安全才能让生产、生活稳步持续的发展!
▼
(职业病防治公益宣传片)
来源:委综合监督科
原标题:《如何远离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告诉您》